隨著各地高考分數線陸續公布,高考志愿填報咨詢機構也開始粉墨登場。雖然有經驗的機構能為考生提供較有價值的建議,但記者調查發現,目前這一行業卻處于“定價無標準、從業無門檻、行為無監管”的“三無”地帶:價格動輒上萬元且一天一個價,咨詢師培訓數天就能上崗,打著招辦退休人員旗號的“專家”可能只是干后勤的……
機構拼命“割韭菜”,兩到三天一漲價
志愿填報可謂高考最后一役,“考得好也要報得好”,家長對志愿填報的高度重視催生了用戶基數龐大的高考志愿填報咨詢市場。高考志愿填報服務機構優志愿提供的數據顯示,2019年購買其志愿填報服務產品的考生為120萬人,2020年預計達200萬人。
2020年高考考生家長白女士說:“家長沒有報考志愿的經驗,對學校的師資和專業都不熟悉,也沒有時間在短期內弄明白,所以就找了志愿填報服務機構。”
高考志愿卡和一對一咨詢填報服務是高考志愿填報服務的兩種常見形式。志愿卡價格數百元,內容為高校往年分數線等信息,在此基礎上用大數據分析考生需求,為其提供院校參考;一對一咨詢填報服務通常包括2到3次時長為2小時的線上或線下面談,隨后為考生制定志愿填報方案,甚至代考生進行填報。
然而,與高需求不相匹配的是處于發展初期、并不成熟的服務市場。高考志愿填報咨詢的收費一直以來備受爭議。“一些機構在高考季使勁‘割韭菜’,定價畸高。”優志愿創始人兼CEO耿忠誠說,咨詢機構規?;\作,會產生房租、管理等成本,且行業特點為低頻次高并發,通俗來講就是“養閑十一個月,沖刺幾個星期”。
記者了解到,目前這一行業收費并不統一,價格從幾百元到上萬元不等。在山西太原,價格最高可達2萬多元。任職于一家名為“碧橋升學”咨詢機構的咨詢師周老師說:“價位差異體現在專家的不同,咨詢時長和內容其實都是相似的,高價套餐的專家會更有經驗。”
不僅如此,隨著志愿填報節點臨近,價格也會一漲再漲。“高考分數出來后,每兩到三天會漲一次價,一直到填報完成都有漲價空間,去年從4600元漲到6000元。”一家位于山西太原的志愿填報咨詢機構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專家”身份成謎,培訓數天可上崗
這一有著龐大需求的行業,其從業者的水平卻參差不齊。記者梳理多家志愿填報咨詢機構的專家團隊簡介后發現,身份和填報經驗是機構大力宣傳的著重點。
擁有省區市招辦、各高校招辦等任職經驗是普通咨詢師變身為專家的金字招牌。盡管也有一些招辦退休人員從事這一行業,但一位在太原有著7年志愿填報咨詢經驗的馮女士卻說,這里面真正參與過招生工作的人很少,“招辦的牌子都被用濫了,很多‘專家’在招辦做后勤或行政工作,也說自己是招辦的,并為考生提供咨詢。”
咨詢機構專家簡介還包括“數年來潛心研究”“受邀到多地開辦講座”“熟知填報規則,對院校與專業非常了解”等修飾語言,但很少有行業認證、專業水平等信息。對此,馮女士說:“其實很多專家就是對志愿填報比較了解的家長。”
盡管業內不乏真正有經驗的專家,但不少從業人員卻是經過簡單培訓即上崗。山西快加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高考志愿咨詢師和規劃師的能力要在實操中鍛煉,接受一周以內的培訓即可上崗。
記者了解到,僅靠經驗但并不具備專業知識、沒有接受過任何培訓的“散兵游勇”也不在少數。他們一般收費相對較低,有不少考生付費咨詢。山西省大同市一位咨詢師吳先生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了大量廣告,聲稱其有多年咨詢經驗,每人收費2000元。他介紹,自己本科專業為新聞學,目前任職于一家重工企業,志愿填報咨詢是他高考季的短期兼職。
資質不足的從業者很難為考生提出有益建議,有時甚至會造成誤導。每年高考季,相關糾紛屢見不鮮。但有經驗和能力的從業者想要證明自己有資質也很難。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表示:“缺乏權威的、有信度的行業認證體系和評價體系的話,并沒辦法區分誰有資格誰沒有資格。”
監管處于真空地帶,應多舉措促行業健康發展
記者了解到,目前高考志愿填報咨詢行業很大程度上處于監管真空地帶。不同于教育培訓機構需獲得教育部門開具的《辦學許可證》,高考志愿填報咨詢機構只需要辦理《經營許可證》等相關手續即可。
“到底是教育部門還是市場監管部門來管,目前還不知道。”耿忠誠說,“事實上,我們希望被監管,希望行業能夠健康發展。”
曾湘泉及多位業內人士認為,高考志愿填報是學生生涯規劃的重要環節,失敗成本高,應正視考生和家長需求,采取多種舉措規范高考志愿填報市場,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專家建議,應整治亂象,明確監管體系,規范市場行為,積極引導和鼓勵有資質的公司繼續提供優質服務,查處和懲罰違法行為。要加強高考錄取工作的信息公開服務,鼓勵各高校、中學教師以及社會力量等多方面參與到信息服務中來。繼續推進高考信息公開,定期更新職業大典、學科簡介等,為考生和家長提供公益的、優質的信息,滿足不同考生和家長的信息需求。要重視職業指導和生涯規劃工作,將零散的市場行為職業化,培養專業人才,建立高考志愿咨詢和職業生涯規劃的認證和評價體系,推動相關行業協會的建立。(記者王菲菲 李紫薇)